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取悦于他人,历来是人们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在人生这个大课堂里,有人感受到的是温暖,有人却终生走着痛苦的阶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是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无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独生活在世界上,都要通过语言、思想、行动等方式互相影响,不仅我们穿衣吃饭要依靠众人帮助,而且我们的心理需求也有求于别人的反应。比如年轻的姑娘买到一件新式连衣裙,往往会征求恋人、朋友或家长的意见,如果没有得到赞赏的回答,就会产生沮丧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人的行为越来越受到人际交往作用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建立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四种:1.距离的远近。地理位置上接近的人,自然容易产生人际交往关系,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嘛。2.相互交往的次数频繁。交往次数多,易于相互了解和产生共同的话题。例如同学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密切。3.观点、看法的相似性。具有相似观点的人,虽初见面,也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他们之间彼此容易适应。4.需求的互补性。不仅气质、个性相近的人愿意相聚在一起,个性特征相反的人也有互相吸引的现象。例如,喜欢支配他人者与毫无主见者其心理需求就有互补的一面,他们的交往常常是很成功的。这种情形在异性的人际关系中较常见。
心理学家们认为每个人在人际反应方面都有其特质,大体说来可分为三类,每一类都能发展成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第一类具有包容的需求,表现为希望广交朋友。第二类具有控制的需求,要在掌握权力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第三类具有感情的需求,对人抱有同情感,希望在感情的基础上密切与他人的关系。且不管这些分法是否正确,但了解人际反应的特质有利于自己在与别人交往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采取适当的配合行为。例如,你结交了一位控制欲求较强的朋友,就可以了解到他的自尊心也较强,在交往中就应当注意尽量不要直接反驳他的意见,而以婉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但要了解对方的性格和人际反应特质,还应当了解对方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团体中,甲和乙的关系必定要牵涉到别的,同时也必然要受到甲、乙与其它人的关系的影响。明了自己所在团体中每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你了解到乙与丙有龃龉,在乙面前谈论丙就要掌握分寸。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靠当“和事佬”,专门“和稀泥”是无济于事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培养自己善于体察别人真正需求与情感的能力。不要只想别人对我如何如何,只想影响别人,让别人适应自己的需求,而要善于在与人交往时,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替他人着想。这种作法心理学称之为“角色扮演法”。比如,惯于发号施令的领导者去体验一下当下属的滋味,让其听从他人的命令行事,这会有助于领导者认识到简单生硬的训斥态度会使人感到不快,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